前面几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产品知识的部分,从这篇开始就是回顾B端设计本身的设计知识。
如果说一个B端产品相当于是一个房子,每个1级页面相当于一个小的房间。那接下来我就以产品具象化为房子进行讲解,方便读者理解。
设计规范常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部分。
1)保证设计的一致性
主要是从2个角度进行拆解。
2)提升开发效率
对于前端同学沟通的有效的工具,能够提高设计的还原度,降低对接的成本。在开发侧可以建立公共组件库,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在开发完成4分之3的时候,走查小组进行还原度测试的时候,能减少问题的发生。
3)方便产品迭代
随着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和业务的变化,能够发现一些问题,或者优化用户体验的时候,可以一键修改,十分便捷与高效。
建立之后,设计规范的协作流程: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设计?需要的话组件搭建页面,新增组件交给开发,最后是有页面开发。不需要的话可以直接进行到开发的流程,设计师不用参与。
这样的话就会带来一个问题:这样的设计师会不会没有存在感?
在组件库完善的团队里确实是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我前面为什么优先写的是关于产品的知识、以及用户调研之类的知识,要知道我们服务的是谁,来保证设计师的竞争力,这个才是成为体验设计师的的根本。
笔者认为设计师比到最后一定不是设计,而是对于用户和业务的理解深度。
常见的4个设计原则是:清晰,高效,友好,可控。
1)清晰:亲密,对比,对齐,重复。
2)高效:通常会有的特征是一致性,便捷性。高效性要求B端设计尽可能的较少跳转(原位>展开>气泡展示>抽屉>新建)。
3)友好:友好原则涉及到了操作的前中后。
4)可控:就是在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进行控制。
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我就分享下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到大,搭建顺序与使用场景分类。
好了现在设计图纸出来了,要进行施工了。那我们要完成通用组件(砖和水泥)以及布局栅格导航(房梁和柱子)的搭建了。
我们将整体布局分为4层:
有的后台内容少,还采用版心布局方式。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处理?
在设计上,分为最小的页边距和自适应边距,当屏幕开始缩小的时候,自适应页面边距的最小值。临界值达到断点之后,内容区发生变化,间距保持一致,水槽不变。另外说一点,设计师可以灵活定义式栅格范围。
栅格的组成:页边距,水槽,栏。
计算的栏的宽度:若页面距取20,水槽取16.那每一栏的宽度=「内容区宽度-23*16-2*20」
栅格栏的好处:
栅格栏可以避免设计师凭着自己的感觉进行设计,设计团队中多位设计师能够做得更加的整齐规划。
广义定义/狭义定义:只要能够跳转的都是导航(例如:link)——狭义和广义分类。
这里我们使用的是广义分类:全局导航,局部导航。主要是以控制范围的大小来进行判断。
1)全局导航
① 顶部导航
常见的使用场景是:导航数量比较少,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追求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优点:
缺点也很明显:
② 侧边导航
常见的使用场景是:更加适用于更专注功能和快速操作的系统,大多数用于复杂的系统。
优点:
缺点也很明显:
③ 混合导航
常见的使用场景是:适用于功能架构特别复杂的,结构复杂的产品。
优点:
拓展性比较强。
缺点也很明显:
④ 总结
从顶部导航栏到混合导航栏之间的设计,发生了3个变化:
2)局部导航
① 面包屑导航
常见的使用场景是:2级以上的层级,最好不要超过5级。
常见的位置:
面包屑导航注意点:
② 标签
标签页可以帮助用户在同一个页面快速地切换不同的类型内容,提高单个页面的拓展性。一般和时间状态扭转相关。
常见的样式:
③ 分页
分页器常用的场景是为了避免表格数据加载压力以及减少用户等待加载的焦虑,从而将表格按照每一页固定地进行展示,当用户查看下一页或者是选择特定的页数时选择的交互方式。
④ 步骤条
主要场景是用于复杂并存在先后关系,将其拆分为一系列的步骤,从而减轻用户侧的操作负担。通常用于新增商品以及修改密码等场景。
在B端常见的“砖头水泥”包含色彩,字体,字号,行高,间距,圆角,分割线以及按钮。
常规分类是:主色板,功能色板,中性色板。主色使用场景:选中态,可点击,可交互,logo变化,可视化,情感插画等场景。
主色板的使用主要是两点:
尽量不要选择红色:一方面避免错误,与警告色冲突,会产生歧义。同时冷色系包含了理性、商务、科技等语义。更符合B端产品的调性。
如果实在是红色主色改不动,那么在按钮的处理上可以用灰色进行处理。
避免高亮色:高亮和荧光色,用户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灰调对的颜色容易显脏,视觉品质感差。作为按钮的字,辨识度会降低。即使是作为文字链接也会不清晰。
1)功能色板
2)中性色板
常用与文字、背景分割线等颜色。常规分类N1-N9:
如何保证文字的可读性?
推荐一个查看颜色对比的网址:https://color.review/
1)常见的字体
2)常见字重:如何与前端沟通
在B端和C端不一样,在用字上面要讲究极度的克制,尽可能的“颜色>字重>字号”。正文字体为14号字,整体的阅读效率最佳。
在日常的办公场景,人眼测距得到的结果是人眼距离是50cm,14号字阅读效果最佳。
行高主要是用于计算多行文字高度时候使用,常规的计算是字号的1.5倍的偶数(例如:14号字的推荐行高是22)。
我是SaaS出身,我们常适配的是1440。有的自研CRM的话有的配的是1024,针对OA办公人群的话1920能够更适合于办公人群。
间距最好选择8的倍数,常见的补充数值:4,12。
1)分场景
2)思考:为什么不用圆角?
常见的分类方式:
按钮怎么放呢?
一般的:分为右上角,左右相随,上下相随,右下角。
阅读顺序:根据位置不同讲述顺序不同。
什么是好的规范——约束且规则。
B端产品设计一般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是以具象化的思路理解整个产品的设计思路会比较轻松,理解成本也会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