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人形机器人”孕育新机遇 落地场景成未来发展关键
“人形机器人”孕育新机遇 落地场景成未来发展关键
发布时间:2022/07/14来源:中国机器人
  近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130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亮相,更有30多款为全球首发新品。
 
  从布展来看,大会非常关注机器人的落地场景应用按照“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方式,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等相关企业一一亮相。这也意味着,用机器人替代人类完成成繁重生产线工作的想法正在变成现实。
 
  根据CRIA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保有量已达到99台/万人,其中最高新加坡已达到831台/万人,韩国达到774台/万人,德国达到338台/万人,中国达到140台/万人,相比2017年提高了34.3%。工业机器人在各国汽车制造业、3C行业、化工、金属加工业、食品制造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值得留意对是,在此次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展区受到观众热捧,这也是世界机器人大会首次开设类似展区。此前,特斯拉、小米相继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让该领域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2021年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首个AI开放日上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概念图及视频,并预计会在2022年完成,第一版可在2023年投入生产。Optimus将使用了轻量化的材质,头部有扫描外界信息的屏幕,具备人类级别的手以及2个用于保持平衡的轴脚,全身共搭载40个机电驱动器。
 
  8月11日晚间,小米发布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CyberOne。按照小米对外公布的资料,该机器人只有21个自由度(又称“运动执行单元”),可识别6类45种人类语义情绪,成本在60万元-70万元之间,目前尚无法量产。
 
  仿人机器人(HumanoidRobot),又称拟人机器人,具有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其有类人的外形外观、感觉系统、智能思维方式,控制系统和决策能力,最终表现“行为类人”。
 
  仿人机器人被誉为AI领域的终极形态,设计制造目的是为了与人工工具和环境进行交互,从而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应用场景上,主要分为商用场景和个人/家庭应用场景两大类,涵盖物流、送餐、清洁、陪伴、娱乐等应用领域。
 
  有证券研究员表示,人形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首先是应用场景更加通用,因其人形造型更易于接受,有可能打破工厂、商用和家用壁垒,成为一个真正通用的产品;其次,它可作为天然的商业入口,今后很多商业价值,会从人形机器人身上得到反映。
 
  据东方财富证券报告称,考虑到未来全球存在大量劳动力缺口,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解决方案。根据麦肯锡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缺口在1亿人左右的水平,假设50%的缺口被人形机器人取代,结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在20-30万元的售价,仅劳动力类型的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就在10万亿元以上。且随着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广泛,可能远不止报告预期的市场空间。
 
  报告还指出,工业机器人最核心且成本最高的三个零部件分别是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该行认为这三大块可能也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机会最大的部分。
 
  毅达资本投资总监崔任之对媒体称,和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一样,人形机器人也是一种面向5G时代的智能终端。本轮技术革命的一大特点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垂直行业的知识数据深度融合,头部科技公司倾向于在云网端芯多维度进行能力搭建,通过硬件预埋、数据积淀、软件升级的方式,推动智能终端不断优化使用体验。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还没有真正成熟落地的产品。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表示,包括日本的阿西莫,波士顿动力等,都曾推出过人形机器人,但从落地应用角度看,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卢瀚宸称,国内研究人形机器人相对晚一些,产业界认为人形机器短期内落地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不明确,所以谈市场规模和市场空间还有点早,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人形机器人能够落地应用,潜在的市场空间至少是千亿级的。”
 
  谈及难以落地的原因,卢瀚宸称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他指出,人形机器人如果细分来看,至少有上百个关节,比起现在的机器人产品,软硬件难度的提升不是倍数级的,而是指数级的,从这点看,这是过去最顶尖的公司都没攻克的难题,卢瀚宸表示更愿意相信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该难题;二是产业应用的问题,要更多考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因为应用场景的定义直接影响其需求的刚性程度。
 
  据时代财经消息,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张伟民表示,特斯拉所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在业内看来,技术上不是难题,但到产业落地阶段依然困难,成本高企。
 
  张伟民介绍称,十年前,一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大概需要200万元。现在国内企业生产的零部件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但还没有到量产阶段,成本稍微下降了一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依赖相关核心零部件的发展,部分高端器件依然依靠进口。”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人形机器人并非业界投资的主流,这从投融资数据也能获得直观的印证。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38起,按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大领域划分统计来看,工业机器人依旧为融资数量占比最高的品类。
  据媒体披露,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均表示,机器人是一个体量庞大的赛道,底层核心技术是相通的,人形机器人的进步取决于人工智能水平的整体进一步发展。就当下投资而言,更关注的是在下游有真实应用场景,尤其是对于B端企业来说,成本和投资回报率都是最大的考虑因素。
 
  此前,优必选科技相关人员曾对《财经》表示,目前行业还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市场增量潜力巨大,产品形态创新和商业化探索仍有非常大的空间,也需要更多从业者共同努力,一起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而言,业界普遍分析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过落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只要技术达到,落地场景实现,市场就会显现出来。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资讯推荐
热门最新
精品工具
全部评论(0)
剩余输入数量90/90
暂无任何评论,欢迎留下你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讯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