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和麦当劳作为洋快餐里领头的两个品牌,它们很早就开始布局深耕数字化和私域运营。
之前我们分析过肯德基的私域玩法,其实麦当劳的私域也不遑多让。甚至麦当劳的私域建设,常被业内拿来进行“教科书式”的案例分析。
截至目前,麦当劳中国总会员超过2亿,有接近4.5万个社群,社群中92%都是会员。
下面就为大家拆解麦当劳的私域是如何运营的。
麦当劳是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1955年创立于美国芝加哥,在世界上大约拥有3万间分店。
2017年,麦当劳推出首个品牌小程序,成为麦当劳品牌数字化的一大里程碑;2020年,麦当劳实现了品牌小程序的迭代升级,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积极推广,沉淀了规模化的私域流量。
2021年,麦当劳已实现“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社群”的私域布局。目前,麦当劳的小程序生态已累计了1.6亿会员,国内会员数超过2亿,社群数量达到4.5万个。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规模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疫情对西式快餐行业的影响较小。2021年中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为2800.7亿元,预计2022年达3201.2亿元。
麦当劳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市场,消费主力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0~35岁之间。
麦当劳十分重视品牌的曝光和营销的效果,无论是传统的线下广告投放,还是像抖音、小红书这类新兴平台的运营,都是麦当劳寻求增量和留存的重要抓手。
以下从私域和公域两个方面拆解麦当劳的渠道引流是如何做的。
公众号:「麦当劳」公众号在菜单栏内有私域社群的引流入口,具体路径:公众号菜单栏「关注我们」–麦麦福利群–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客服邀请入群–进入社群。
小程序:麦当劳有3个小程序,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方便不同需求的用户使用。如下:
在小程序「麦当劳」的主页中,会展示离用户当前位置最近的麦当劳门店,并且可以加入到该门店的社群中,引导用户进入社群领取福利。
视频号:主页链接了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引导至私域池。主要的视频内容以品牌宣传、产品种草、情景剧场为主。
小红书:麦当劳在小红书中相关的笔记达到58万+篇,用户自发种草和曝光的频率非常高。官方账号目前粉丝达到15.5万,笔记内容以产品种草、新品上新、活动宣传为主。
抖音:麦当劳在抖音有4个账号,总粉丝数量超过400万。视频内容包括品牌宣传、新品上市、产品种草、情景剧等,账号主页都放置了官网的链接进行引流。
B站:麦当劳的粉丝目前达到18.6万,发布的视频内容以品牌宣传、产品种草为主。
微博:麦当劳在微博目前粉丝数174万,其微博发布数量达到了17000+条,翻阅最近几天的微博,几乎每天都保持5-7条的发送频率。主要内容以活动宣传、产品种草、新品发布、有奖互动为主。
支付宝生活号:麦当劳在支付宝还设置了生活号,目前有738万人使用过,里面的动态内容主要以新品发布、活动信息、产品安利为主。
麦当劳在国内共拥有超过2亿的会员,并组建了4.5万个社群,社群中超过90%的成员都是麦当劳会员,但这么庞大的私域基数,麦当劳却并不以“卖货”作为KPI。
麦当劳的社群,更多是起到服务用户的作用,承担起与消费者沟通和服务的功能。他们是如何做的?下面就对麦当劳的员工IP、社群运营进行拆解。
社群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品牌福利活动、互动游戏、推广品牌等。并且内容都有固定的安排,每周一至周末都会设置不同的福利活动,以某一天的sop为例:
如今“会员”模式在私域运营中早已司空见惯,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优质用户,还能锁住用户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尤其在餐饮行业中,付费会员也正在成为趋势。
麦当劳在2018年起就开始推出会员服务,后续也加入了“付费会员”的行列。简单拆解麦当劳的会员体系,包括两块:付费会员卡和积分体系。
麦当劳的付费会员有3种,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使用场景,设置不同主题的卡种,如下。
用户可以通过消费获取积分,积分可用于抽奖、兑换优惠券和礼品。
此外,麦当劳咖啡还有独立的积分体系「积点卡」。同样用户通过消费获取积点,积点可以兑换咖啡产品和咖啡杯。
麦当劳在用户数量和私域规模都能保持高增长,得益于它对私域流量的挖掘的裂变玩法。
麦当劳在私域渠道和点单系统内设置了裂变的入口,通过福利诱导,不断拉进新用户,保持私域的规模和活力。
下面对裂变玩法进行拆解:
当用户购买麦咖啡系列产品后,平台会推送优惠券裂变的活动,类似于瑞幸咖啡送券的方式,双方都能获得优惠奖励。
用户可以麦当劳小程序内可以选择不同的付费会员(价格从9.9-39元之间)送给对方,如:选择19.9元的麦卡月卡点击赠送,购买相应的赠送数量,可送一个人或多人,以这样的形式进行裂变。
除了付费会员卡,麦当劳还专门设置了饮品类的麦有礼裂变活动,可选择不同的主题卡片,把饮品赠送给个人或多人。
说几个麦当劳在私域运营上的亮点和待优化的点:
1)社群下单率高
麦当劳的社群可能互动率并不高,但社群的活动形式丰富且优惠福利多,所以下单率并不低。
2)分层足够精细化
麦当劳的小程序和付费会员都进行精细化的分层,方便各种需求的用户使用。
3)个人号缺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