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使用自己产品的时候,点击作业列表想要查看作业详情,点击之后没有反应,然后又连续点击了好几下,过了几秒钟,界面开始连续跳转。后来才知道,因为用户量比较大,产品稍微会有一些卡顿,导致用户点击后,产品没有实时的反馈给用户,使得用户也变得不知所措。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用户操作反馈。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根据用户不同的行为操作,实时给出反馈,告知用户当前状态或建议,消除用户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感和焦躁感。
可以将用户整个操作流程简化为:用户输入—平台反馈—结果反馈。可以看出反馈其实分为两种:过程反馈(平台反馈)和结果反馈。
可以看到无论Google公司推出的Material Design,还是苹果公司的iOS设计规范,都对用户过程反馈做了细致的设计规范。
国内也有很多体验很好的APP对于用户反馈方面也做的不错,例如QQ、飞书。
页面反馈,相较于弹窗会更重一些。一般也用于比较重要的操作流程的结果页面,例如淘宝买完东西的结果页面、饿了么下单完成后的结果页面。
动画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告知当前状态,还会将用户带入当前场景,吸引用户注意力。例如,微博的点赞,会出现一个点赞的动画,让点赞变得更加有趣。
微信图书,点击进入书本详情时会出现一个打开书本的动画,让用户带入实际看书场景,增强沉浸感。
音效的反馈也比较常见,例如ios下载时,会有叮咚一声,声音的反馈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对于加强品牌认知也很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于操作反馈的一些整理和复盘,其中也借鉴了一些大神的佳作,不到之处,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