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访谈(contextual interview)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模式,这种访谈发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用户完成任务,并与之进行访谈,来搜集使用情境下的交互信息、用户关注点、用户期望等数据。
情境访谈使得被访用户能够在轻松环境下表述清楚产品和⽤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能揭⽰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功能优势使得情境访谈成为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本文以“入户访谈”为例,谈一谈完成一场访谈有哪些步骤和注意事项。
入户访谈是访谈员带着一定的目的进入用户家中和用户沟通。
与其他类型的访谈稍有不同,入户访谈更加注重整个过程中的观察,观察的视角也更加广泛。从进入用户居住的小区开始,周边的环境、商铺、交通、人流及车流情况等也需要我们留意。进入小区之后,小区内环境、生活区域划分、楼道和进门的宽度等,也可以进行观察和记录。此类观察数据或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用户画像、辅助解释一些用户行为或现象。
当然,入户之后的观察一定是重中之重。这个阶段获得的观察数据,对访谈所收集的信息是很有价值的补充。我们观察的视角不应当仅限于用户的表情、姿态、动作、家中的行走动线等,还应包括房屋面积、户型结构、房屋朝向、家电家居产品摆放位置、用户主要活动区域的特殊布置等快速入眼的内容(P.S. 我们的观察和访谈需事先征得用户的同意,不打扰用户生活,不侵犯用户隐私)。
除此以外,入户访谈中,研究员通常会与用户复盘家中行为动线。此时研究员们要格外留意观察用户的典型行为、遇到的问题或困难。这需要研究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入户访谈除了考验研究员的访谈技能、观察和洞察力外,在入户前、入户中、入户后均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以下内容将着重讲述入户访谈各环节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谨记“事无大小、细节决定成败”。
1)物料准备
脚本(提纲)、保密协议、录音录像设备、鞋套、纸笔、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电脑等)、访谈或观察所需的清单、辅助材料、礼金及签收单等。
2)信息准备
用户基本信息及联络表等、路线(所乘交通工具及时长,前往下一户的路线以及相应路途时间)。
1)注意时间
(踩点)提前15分钟到达用户住处。考察好如何进入小区、单元门等。
(准时)按照约定时间准时敲门,不要太早或迟到。
如果早到,可尝试与用户联系,在用户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前开始访谈。
如果迟到,需提前联系用户,告知预计到达时间,减少用户等待焦虑或不耐烦等情绪。
2)注意衣着
入户应当穿着舒适得体的衣物,以免在座谈中因不舒适导致访谈效果不佳。避免过于花哨或衣着另类,导致用户注意力分散或情绪紧张。
1)主持人
2)记录员
答谢用户,签收礼金。并带走自己的所有物品,包括电脑、脚本、纸笔、录音笔、DV等设备、用户招待我们的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用过的纸巾等。
入户访谈完成后,要做到以下几点:1)及时整理数据
时间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近找到安静的地方进行小结。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主持人与记录员可用手机快速记录自己的心得收获等,以免时间长信息遗漏。
2)分析与总结
小结不是原始记录的整理稿,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所做的分析与总结(如果有重要信息需要在后续访谈中着重观察或验证,则重点记录并及时更新到访谈脚本当中)。
3)反思访谈脚本
第一/二场入户结束后,除了对访谈内容的小结以外,还需组织项目总结。核查用户信息、讨论后续时间安排是否有调整、思考总结访谈/记录/拍摄等注意事项,需要如何改进等。
最后,讨论几点在入户时会遇到的突发状况,以及应对办法。
1)用户临时变更时间
应对办法:入户前一天再次与用户确认时间。当天临行前,发送短信或微信告知正在前往。预计多久会到达用户家中。
2)用户临时要求退出研究
应对办法:问清退出原因,与用户协商解决办法,如更换时间等。同时尽快联系和询问其他用户是否可以调换时间或直接联系备用用户。
3)用户信息不符
入户后发现,用户筛选环节中用户上报信息与事实不符。
应对办法:问清原因,如是用户恶意造假则向用户说明情况,及时终止访谈。
特殊情况(如家中正在装修,入户临时约在另外一套常住房中、恰逢疫情临时封闭更换访谈地址等),可考虑继续访谈,但访谈后根据收集的信息丰富度,与用户进一步协商后续补偿办法,如访谈后用户进行视频日志,按照我们的拍摄要求,视频记录典型场景下的行为或操作等。也可以与用户另约时间,到上报的居住地进行二次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