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引导眼镜销售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刘冬莉
眼镜店内各种眼镜琳琅满目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刘冬莉 验光师向顾客推荐眼镜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刘冬莉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冬莉 通讯员 宋为民 实习生 李晨星 龚佳欣
“1250元配的眼镜,拆解成本能有多少?资深眼镜哥带你深入探索眼镜行业!”“根据脸型挑选眼镜!十几年的眼镜人,告诉你戴什么眼镜好看!”
直播平台上,各种眼镜账号热闹非凡,借所谓自曝内幕、对比品牌、普及近视知识等方式吸引流量,寻求成交客户。与线上的火爆对比,线下眼镜门店的生意则显冷清。极目新闻记者近日走访武汉眼镜市场发现,一面是顾客觉得眼镜卖得“暴利”,另一面则是店面的叫苦之声,“看上去毛利高实际净利却很低”。
在与电商的博弈中,湖北眼镜行业正积极探索,试水直播、线上引流以寻求走出行业困境之路。
1
电商冲击 传统眼镜店显冷清
“79元配一副钛金框架,还送度数、送散光、防蓝光。宝宝们,还不上车?”5月26日晚8时,在某直播平台上,带货主播的一波波福利让网友们争相下单,这款眼镜在几分钟内就被卖出。
线上生意红火,线下眼镜店面却相对惨淡。27日下午3时许,在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的一家眼镜店,记者观察发现,1个小时里仅3名顾客进店,均是请店员清洗镜片或调整镜框,而不是验光配镜。大多时间里,店员们都在无聊地刷着手机。
据最新统计,2021年中国中小学生近视率较上年增加2.5%。近视率高居不下,配戴眼镜成消费刚需,2021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其中镜片零售市场308亿元,预计2024年还将突破400亿元。
如此大的市场刚需下,武汉从事眼镜行业多年的老板们,却倍感生存艰难。位于武汉市江汉区发展大道的华南眼镜批发城,是湖北最大的眼镜批发市场,约80家店面,家家店内摆设的眼镜琳琅满目。在东区二楼的一家眼镜店,45岁的老吴(化名)经营着300多平方米的店面,却在为后继无人发愁,儿子已明确表示不愿从事眼镜行业。老吴满面惆怅,“做眼镜的太细致,又累收入又不高。”
上世纪90年代,眼镜行业火爆,来自湖南、江西及浙江温州等地的从业者纷涌到武汉。“门槛低,启动快。”这是老吴对当时眼镜行业的评价,“店里每培养一个好员工,就相当于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他说自己那几年里培养了20多名员工,又没几年他们都自立门户开起了眼镜店。
但近年来,受电商、快时尚店的冲击,传统眼镜店的生存空间变小。在光谷文华园路的一家眼镜店,店员告诉记者,平均每天能配四五副眼镜就不错了。而在10年前,随便一个店平均每天能卖出10副眼镜。
2
平价眼镜 份额“让”给眼科医院
为了促成生意,他们不得不以低价来吸引顾客。
在汉口发展大道上一家眼镜店里,店员向记者推荐了几款眼镜后,记者问:“你们这里的验光准吗?”店员答:“如果您不放心,可以在医院验光后再来这里配镜,我们的价格比医院至少便宜一半。”
“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眼镜店的不自信。”老吴说,很多人认为医院更专业,但实际上,眼科医院不少验光师就是从眼镜店转过去的。
《2021年中国眼镜镜片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国内眼科专科医院及眼科诊所数量增长迅速,至2021年已有近千家。以各类镜片销售及验配服务为核心的视光服务业务,成为眼科医院与诊所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老吴印象中,眼科医院“抢占”眼镜行业份额,原因归结于十多年前平价眼镜超市的快速发展。
2006年左右,一批打着低价旗号的眼镜店在武汉快速铺开。这一行为直接拉低了行业价格,让眼镜成为快销品,也让眼镜行业成为价格肉搏战的战场。“这些打着平价眼镜旗号的眼镜店,虽然短时间内抢到市场,却让整个行业错失了发展和提升机会。”老吴说。但平价眼镜店的好景并不长,随着电商兴起,平价眼镜店的价格优势不再,其相比中高端店又无法提供优质的品牌服务,于是遭两头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