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上的营销套路基本是这样的:第一寻找适合炒作品牌的事件,第二策划好爆点话题引发导火索,第三提前布局各种渠道、大号转载,第四接下来全世界都看到了,从而引发话题讨论。如果愿意花钱,营销公司还会有第五步引导话题走向,第六步控制事件后续处理继续发酵话题。
最深的危害其实出现在第一步,营销公司不会管是好是坏,只要事件火了,目的就达到了。本喵认为,不管好坏只要能火是战术,如果想要达到战略级别,就要想想坏事最后怎么收场了。
优衣库事件后,公安部涉入调查逮捕责任人、优衣库全国关店的报道对品牌形象绝逼没有正面作用,相信我绝对会有本来想去优衣库消费的客户,走到店门口随众打开相机牌照po到朋友圈,在怪怪的气氛下不敢进店一走了之。同样,当天借势营销说自家更衣室更宽更大的,至今没想起是哪家店。事实证明,事儿真的火了,但是大家都当段子一笑而过了。
有些热点运营是在浪费资源。时间成本是无形的,倘若上班时间紧急运营下热点事件还好,下了班再风风火火想策划、找设计师、找渠道推,你在同事心中打分可能又下降了,对以后工作开展不利。
当多年以后,偶然想起刘翔、李娜退役,满满的慨叹,跟杜蕾斯完全不搭边;当我急需套套或者超市路过柜台看到杜蕾斯时,也没有想起刘翔李娜。
事件当前是什么情况,起因是啥,评估未来的走向及舆论导向,这是基本功课,在微博里应该都能看到,然后定义下这件事褒贬色彩,无伤大雅的事差不多可以借势。关于未来走向,如果你看到微博热门话题在百万级以上且每刷新一次数值还在暴涨的,应该就是未来几天都会占据首页的热点事件了。
首先看下这件事发生在啥行业,与我的产品契合度高不高。栗子,13年长春的汽车失窃婴儿惨死事件中,上汽别克借势卖车被大家喷死,明显是契合度高但无情商的人做(一声)出的事儿!
市场上谁家同样在运营,第一别错过首发机会也盲目别凑热闹,第二避免出现自己不觉情况下搅入营销战局。比如残酷如绞肉机的国产智能机战场,各位大佬微博上总是吵来吵去,如果没忍住挑战进行回击,那大佬极有可能就给对手新机做了次免费广告。
另外,温文如水的运营也是一种风格。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如果能给用户的感觉是,我们也在关注这件事,灾难面前不分个人还是企业。如果可能提供些帮助,如果力所不及,就点支蜡烛为失联的人祈福,图片水印神马、点击链接等营销都木有,仅仅是以社会一员角度,联系你我。
近年国民素质提高,看待事情也不会多盲目。本次天津滨海爆炸,基本没发生如汶川地震时发国难财、捐款营销等反面事件。
最后,为爆炸而受难的同胞祈福,希望痛苦马上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