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全媒体记者 吴燕玲)停课不停学,防疫也学技。为了响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的号召,以东莞市技师学院为代表的10多个单位盘活自身有的数字资源,累计在“技能莞家”平台上线121门课程,调动线上技能培训资源助力学生复学、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东莞技师学院的老师除了按课程表给学生视频上网课,还要录制慕课,并对录制好的慕课进行画面确认、修改细节。机械类技能需要实操才能完全掌握,所以目前录制的慕课以理论知识、软件操作等内容为主,为后续学生返校、工人返岗上手实操提供知识基础。东莞市技师学院教务处主任黄汉昌表示:“部分课程需要用到器械、机床的只能等到学生返校后再进行。有些操作可以在家里面训练的,我们就用慕课的方式增加他们感性的认识、对理论的理解,将来回到学校里面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技能莞家”平台向企业、学校和个人免费开放,共推出121门课程,总时长155小时,其中东莞技师学院推出了56门课程,涵盖工业机器人、机械工程、智能家居等领域,通过共享学校的资源,推动实现“技能莞家,就是管用”。
我市人社部门对组织职工接受培训的企业采取补贴措施,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性。东莞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黄少华解释,“企业通过这种合法合规的线上培训平台开展员工培训培训,我们按照每个课时不少于45分钟,每个人30块钱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每个人可以补贴到1000元。”此外,“一镇一品”产业人才也开启线上培训模式,补贴按原有补贴政策执行,给予培训实施单位培训补贴最高1000元/人。
记者还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接下来我市将开发更多优质的数字资源,大规模地把原来线下的培训内容转化为线上的培训,扎实建设“技能人才之都”。结合目前线上培训的情况,人社局将着重优化“技能莞家”的管理服务工作,完善线上的培训系统,探索发放电子版培训合格证书,为劳动者建立终身培训的电子档案以提高就业质量,用人单位可通过电子档案查看劳动者的培训记录和技能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