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战“疫”工作专班为区内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马双军摄(中经视觉)
自2019年8月31日揭牌至今,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在制度、贸易和金融等一系列领域先行先试,推出一系列扎实的举措和政策,以更优越的营商环境稳外资、稳投资,吸引外资持续涌入,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的同时,让自贸区烟台片区的“朋友圈”日渐扩大。
“疫情隔不断真情服务,能这么迅速地在韩国拿到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的营业执照,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韩资企业路福(烟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理事赵晟秀告诉记者,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出的“中日韩跨国审批”制度,让赵晟秀实现了跨国“零跑腿,不见面”审批。这一创新制度将政务服务先期延伸至日本、韩国,让投资者在家门口就能快速办理自贸区烟台片区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在境外最短5天可获得证照。目前,这一制度创新已作为山东自贸区首个典型经验进入商务部简报排发流程。
以更优越的营商环境稳投资,以制度创新成果激发外商投资热情,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的“朋友圈”正日益扩大。截至2月28日,自贸区烟台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542户,新增外资企业52户,新设外贸企业436户,新增进出口72亿元;入驻金融机构13家,包括中行、中信、农行等自贸区专营机构3家,产业基金2只。
贴心服务不缺席
“有这样的好邻居、好朋友,我们居家隔离不再寂寞。真心感谢你们!好客山东,爱在烟台,难以离开!”2月29日,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专程到烟台开发区送上《致碧海绿洲中国好邻居的感谢信》,感谢在疫情防控期间,小区业主集资购买生活用品送给在那里居住的韩国邻居。在这封落款为“韩商投资企业分会”的感谢信中,清晰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烟台开发区是韩商的第二故乡,他们愿意为烟台开发区的发展贡献力量,愿意动员、鼓励更多韩国企业来开发区投资兴业。
“我来烟台已经16年了,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前两天,我从韩国企业家朋友圈看到了碧海绿洲小区业主们给小区韩国邻居的一封信,以及为他们送去的爱心大礼包,场面非常温暖,我很感动。”烟台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韩商投资企业分会第一副会长金正昊说。
疫情当前,自贸区烟台片区对投资者的贴心服务从未缺席。2月25日上午,在乐金显示(烟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而就在十几天前,该公司总经理宋彦昊还在为复工生产犯愁。烟台开发区管委联企专员主动“敲门入户”,驻扎在厂区精心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协调班车解决员工跨区上班问题,帮助企业迅速有序地实现了复工。
位于自贸区烟台片区的喜星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外商独资企业,公司人事经理隋小燕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公司人手紧缺,2月份的订单受到了影响。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人社部门安排了服务专员与企业进行对接,第一时间发动众腾、三益等人力资源公司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企业招工562人。
眼下,在自贸区烟台片区,大到供应链和物流的正常运转,小到企业员工的住宿用餐,涉及营商环境中的各个“链条”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全部高效运转起来,从园区到个人,从单位到窗口,努力为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坚定信心。截至目前,自贸区烟台片区外资企业已100%实现复工复产。
吸引外资持续涌入
2月13日上午,由韩国C&M株式会社投资的新能源汽车电子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土地摘牌,成为首个落户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韩资世界500强项目。自贸区烟台片区的制度创新,是吸引外资持续涌入的根本动力。这块肩负着国家改革创新使命的试验田,先行先试,企业开办“集成式”、中日韩跨国审批、拿地即开工、自我声明制等一系列创新理念落地开花、日臻完善,一个更具开放性、更具改革气质的创新高地跃然眼前。
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出《关于促进自贸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的20条意见》,喊出“全国最快”口号,设置企业开办“集成式”服务、“证照同办、多证联办”等多项政务服务提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