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们努力把产品的体验做的再顺畅,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也就是极端情况,那么极端情况我们到底要不要处理呢? 开头我先讲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还记得曾经在一家公司,当我把交互稿输出给开发时,其中一位开发看到我给的“极端情况错误处理”时,他抛出一个大大的
文章以小明的故事为例,来给大家分享关于从平面设计岗位转到运营设计的小伙伴们,在设计初期会在移动端常出现的问题。 小明的故事:小明是个平面设计师,后来换了公司去做了运营设计师,主要负责的是用户增长的需求设计。工作后发现对于图片输出,移动端页面展示把握的不是很准确
作为在即时通讯领域超越昔日霸主qq,并成为第一大全民app。微信在产品设计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享受着无数赞美和模仿追逐。但是我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难免对微信的某些设计产生疑问,有的设计可以说脱离了我们对用户体验的认知。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否在微信这些“不友好”
虽然用户在下载平台的时候已经对这个平台对内容有一种心理预期,但是还是需要你主动告诉用户说,在这个平台上有什么内容你能为他提供什么,给用户进来之后提供一个准确流畅的交互动线。 用户的交互是在从下载之后打开app(或小程序或h5,这里特指移动端)遇到的第一个选项开
如何能让软件变得更简单易懂快上手?如何能让用户更久地沉浸在软件里?除了美观等因素,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评判一个好的界面设计的标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两点呢?认知负荷理论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 什么是认知负荷理论? 首先需要了解认知负荷的定义。认知负荷是指针对某
如何用最准确的媒介来清晰、直接地传达数据和其所表示的信息?Dashboard可以帮到你。 一、Dashboard的含义 早期dashboard是指汽车等产品上的信息面板,中文译名即仪表盘。 在Mac的OS系统内,dashboard是指包含各类小widget的面
这篇文章从一个眼动实验得来的数据分析用户对长网页的阅读习惯,以及对比八年前的数据发现用户行为的惊人变化。最后探讨一下用户行为与体验设计的时效性问题,以及从中得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长网页的眼动研究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是不知道电脑屏幕是可以滚动的,直到199
一个完整的交互稿该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评判一个交互设计是否优秀?带着这2个疑问,请听我为您慢慢分享。 交互设计稿作为衔接设计和开发的桥梁,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开发,承接的是逻辑的完整性。对设计,承接的是体验的优越性。需求分析、用户调研、竞品分析和数据分